上帝的由來
最佳答案 “上帝”是中國儒家經典《詩經》、《尚書》、《禮記》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中國典籍中最早出現上帝一詞的是《尚書》的《虞書-舜典》。明末清初時期,翻譯者難以確定“God”對應的中文用詞,便用拉丁概念“Deus(天上的)”的音譯“徒斯”代替。
《聖經》中的“上帝”源於希伯來文“Elohim”,作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並對人賞善罰惡。“上帝”本是中國儒家經典《詩經》《尚書》《禮記》及二十四史中至上神的概念。中國典籍中最早出現上帝一詞的是《尚書》的《虞書-舜典》。明末清初時期,翻譯者難以確定“God”對應的中文用詞,便用拉丁概念“Deus(天上的)”的音譯“徒斯”代替。最早把“God”翻譯成“上帝”的是利瑪竇,他在1595年編寫的《交友論》中,開始使用“上帝”這個概念來指稱造物主。利瑪竇以基督教的目光閱讀和研究中國典籍時,在中國經典中發現了“天”和“上帝”的概念,認為可以用來翻譯“Deus”;後來,他了解到朱熹將“天”解釋為一種義理,與《聖經》中“Deus”的含義不同,故採用“天主”和“上帝”來翻譯。之後馬禮遜採用“神”一詞進行翻譯。太平天國的傳教士翻譯《聖經》時,“上帝”被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