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論文
最佳答案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斷得到改善。現在的中國正走在騰飛的小康之路上。《詩經》中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作為一種社會影響,始終散發著誘人的魅力。古時,小康宣揚的是以“禮義仁讓”精神為主導、有吃穿的社會形態。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這一思想,走上社會改良的道路,提出過許多美好的設想。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人民的生活也不斷得到改善。可以說,現在的中國正走在騰飛的小康之路上。小康,是指一種經濟比較寬裕的生活狀態。《詩經》中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小康作為一種社會影響,始終散發著誘人的魅力。古時,小康宣揚的是以“禮義仁讓”精神為主導、有吃穿的社會形態。近代也有不少人借用這一思想,走上社會改良的道路,提出過許多美好的設想。
上世紀初,為了能將中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國家,孫中山先生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撰寫了《建國方略》一書,明確指出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影響。小康是財產私有、生活寬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講究禮儀的社會形態。中國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會作為比較現實的目標。
兩千多年來這種美好的社會理想與進步的歷史觀念深入人心,並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鬥。因此,小康社會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所追求的理想社會。
當今鄧小平所使用的小康理論以及他使用“小康”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表述,喚起了中國人民對發展小康之路的廣泛認同。二十多年來,中國人民朝著“奔向小康”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標去不斷努力奮鬥。
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億人口的國家,進入小康社會是一件具有偉大意義的事。這將為國家的長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礎,是更加有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起點。在經濟和社會得到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標誌著: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當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看經濟與社會基礎指標與人均指標,還要看收入的分配狀況。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如果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就會出現數字龐大的貧困人口。這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我國目前農村貧困人口約為3000萬;在城市中,2002年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00多萬人。其中包括1400萬下崗及失業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對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必須加以控制,才能確保我國小康之路順利進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發展,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作用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經達到前人無法想象的地步。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實現全面小康,實現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沒有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度發展。可以這樣說:科技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第一生產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立國立黨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是宏揚先進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互相撞擊中,始終堅持正確方向,保證我國先進文化的發展。
青少年是未來的主人,要加強綜合智力的開發,並透過科技教育、藝術教育等手段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成為新一代高層次、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為把祖國建設成騰飛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強國而奮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