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退避三舍出自哪裡

日期:2021-10-20 分類:文化 投稿:zhao

最佳答案 退避三舍最早見於《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 晉楚治兵,遇於中 原,其辟君三舍。重耳回答說 若以君之靈,得反 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後來,人們便用退避三舍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成語退避三舍出自哪裡

退避三舍最早見於《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 晉楚治兵,遇於中 原,其辟君三舍。舍,古代的長度計量單位,三十里為一舍,三舍,相當 於九十里。意思為 如果有一天晉國和楚國在中原發生戰爭,晉國的軍隊一定會 後撤九十里。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 耳聞訊出逃,最後流亡到了楚國。楚成王收留了他,並待他如上賓。有一王問重耳 公子若反晉國,貝l]{可以報不穀?重耳回答說 若以君之靈,得反 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此即為退避三舍這一典故的源 頭。後來,重耳回國奪回王位,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國和 晉國的軍隊在城蹼交戰,晉軍果然退三舍以避之。但這個退讓不僅僅是為了履 行諾言,而是借實現當初許諾為由來提升士氣,並立威信於世。 後來,人們便用退避三舍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