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文化何時產生
最佳答案 對聯也叫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宇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春聯源於桃符,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刻字,古時的人們掛在門上用來辟邪驅鬼。此後,寫春聯被人們看作是文雅之事,逐漸在文人當中流傳開來,春聯甚至被當作一種禮品來相贈,而人們也從桃木板上寫春聯演變為在紙上書寫,即春聯紙。
對聯也叫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宇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春聯源於桃符,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刻字,古時的人們掛在門上用來辟邪驅鬼。《後漢書_禮儀志》中記載 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清代《燕京時歲記》上寫著 春聯者,即桃符也。直到五代時期,書寫神名的桃符有了春聯的雛形。史書中記載,公元964年的除夕之夜,後蜀的君主孟昶在桃木板上題寫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宋朝時春聯仍然叫作桃符,著名詩人王安石就有詩作 千門萬戶曈曈曰,總把新桃換舊符。此後,寫春聯被人們看作是文雅之事,逐漸在文人當中流傳開來,春聯甚至被當作一種禮品來相贈,而人們也從桃木板上寫春聯演變為在紙上書寫,即春聯紙。因為桃木是紅色的,紅色是―種吉祥的象徵,能夠避邪,因此過年時的春聯大多寫在紅色的紙上。春聯真正在民間盛行起來是在明朝,桃符在此時才被稱為春聯。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愛春聯.他在位時,大力提倡春聯,使得貼春聯逐漸成為一種習俗。到了清朝,春聯已經成為一種文學藝術的形式。春聯還隨著對外文化的交流,流傳到國外,一些國家也像中國一樣,有了貼對聯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