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和襯托的區別

日期:2023-05-01 分類:我愛學習 投稿:lijie

最佳答案 釋義不同:烘托是指透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物件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襯托是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用法不同:烘托是透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即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襯托是兩個事物,用一個事物強調出另一事物的好與壞。

烘托和襯托的區別

1、釋義不同:烘托是指透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物件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側面描寫即透過對周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物件;襯托是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

2、用法不同:烘托是透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即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襯托是兩個事物,其中一個事物強調出了另一事物的好與壞。強調該事物的好為正襯,壞為反襯。

烘托的種類:

1、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對羅敷外貌的描寫:“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作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透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歎、讚賞、痴迷等各種反應,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把讀者的聯想向篇處延伸、擴散,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效果。難怪茅盾先生讚揚道:“不寫羅敷的美貌,而羅敷的絕世美貌躍然紙上,這真是前無古人的藝術描寫。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傑“,最後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發。

2、以物烘托人:

如《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悽清到泛白,把深秋淒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適的《別董大》首二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直接狀寫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黃昏、沙塵漫天、遙空斷雁、大雪紛飛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象。透過這送別時的環境描寫,烘托出離愁別恨的低沉氣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於動人的藝術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3、以物烘托物:

如王維的《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繪出一幅極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圖。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於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裡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了變化,這時習慣於山谷靜默的鳥兒,似乎連月出也帶來新的刺激,居然鳴叫起來。這種以鬧襯靜的寫法,不僅沒有破壞春山的安謐,反而襯托得春夜山澗更加幽靜。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靜,唯有不時傳來一兩聲”蟬噪“、”鳥鳴“。靜寂,本是無聲,有聲則打破了靜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一兩聲”蟬噪“”鳥鳴“,山林愈發顯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識地運用”蟬噪“”鳥鳴“之動來烘托一種靜的境界。由此可見詩人匠心獨運之功。王籍在這裡透過”寂外有音“的烘托藝術手法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