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守株待兔出自哪裡

日期:2021-10-20 分類:知識 投稿:zhao

最佳答案 韓非子當時引用這個故事是為了向君主闡述治理國家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 故步自封,而要因時因地制宜。後來這個故事被人們濃縮凝結成為守株待兔,它與口 刻舟求劍、緣木求魚等成語意思相當,常用於比喻不思進取,整天妄想 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的一種僥倖心理。也用於比喻拘泥守舊,目光狹隘,不知變通的保守心 理,如宋·陳師道《清月長老再住薦福疏》 守株待兔,雖達者之不為。

成語守株待兔出自哪裡

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五蠢》記載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 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 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這是成語守株待兔的 直接源頭。

韓非子當時引用這個故事是為了向君主闡述治理國家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 故步自封,而要因時因地制宜。換言之,即不能直接拿古代的政策、制度與措施 來直接管理當今社會。後來這個故事被人們濃縮凝結成為守株待兔,它與口 刻舟求劍、緣木求魚等成語意思相當,常用於比喻不思進取,整天妄想 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的一種僥倖心理。如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 奇逢》 妾聞治家以勤儉為本,守株待兔,豈是良圖?乘此壯年,正堪跋涉,速整行李,不必遲疑也。也用於比喻拘泥守舊,目光狹隘,不知變通的保守心 理,如宋·陳師道《清月長老再住薦福疏》 守株待兔,雖達者之不為;面壁磨 磚,亦古今之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