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齒寒體現了什麼哲理
最佳答案 當時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歌國,虞國大臣宮之奇勸阻虞公說 貌國是虞國的外圍,藐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虞公不聽宮之奇唇亡齒寒的道理,答應了晉國使者的借道請求。於是宮之奇便帶領他的家族出走,說 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借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
唇亡齒寒,字面意思就是嘴唇沒有了,牙齒也會感到寒冷。其引申義就是事物雙方彼此具有聯絡,休慼相關。
這個故事出自《左傳·嘻公五年》。當時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攻打歌國,虞國大臣宮之奇勸阻虞公說 貌國是虞國的外圍,藐國滅亡,虞國一定跟著亡國。不可以忽視晉國的野心,對人侵的敵人不可以掉以輕心。一次借路已經是過分,怎麼能有第二次呢?俗話所說的面頰和牙床骨相互依存,嘴唇丟了牙齒就受涼,那就是說的虞、歌兩國的關係。虞公不聽宮之奇唇亡齒寒的道理,答應了晉國使者的借道請求。於是宮之奇便帶領他的家族出走,說 虞國過不了年終大祭了,就在這一次借道之行,晉國不用再出兵了。這年冬天,晉國滅掉了貌國。而後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虞國也滅亡了。
唇亡齒寒強調的是事物彼此的利害與共,即一方遭難,另一方也難免。古人以史為鑑,告訴我們,事物是普遍聯絡的整體,所以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不可隨意割裂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絡。例如,2008年,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股票大跌,失業率猛增,同時在經濟全球化金融業聯動的背影,這場金融危機逐漸擴散到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即使是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這更加說明了唇亡齒寒、唇齒相依的哲理性和中國古人令人讚歎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