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裡為什麼有兩棲動物
最佳答案 有一種在科羅拉多沙漠裡生活的紅點蟾蜍,能夠將水分以很稀的尿液的形式貯存起來,貯水量高達其體重的40%。有一種在科羅拉多沙漠裡生活的紅點蟾蜍,能夠將水分以很稀的尿液的形式貯存起來,貯水量高達其體重的40%。
沙漠中的兩棲動物進化出了獨特的機制來保持自身的水分。有一種在科羅拉多沙漠裡生活的紅點蟾蜍,能夠將水分以很稀的尿液的形式貯存起來,貯水量高達其體重的40%。北美的一種鋤足蟾更為強悍,這種蟾蜍把自己深埋在地下25釐米深土壤中,分泌黏液將自己包裹起來,防止水分的散失。
我們都知道,兩棲動物因為潮溼的面板和繁殖的需要,幾乎都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體的地方。有動物學家將兩棲動物的面板比作海綿 如果你將一塊溼海綿放在窗臺上,5小時後溼海綿肯定已經幹了。與之類似,大多數兩棲動物離開水5~10小時都會幹死。可是,在全世界的乾旱地區——從加利福尼亞的科羅拉多沙漠到非洲的大草原等地,都發現了蛙和蟾蜍的身影。這些頑強的兩棲動物是如何在乾旱的沙漠地區生存的呢?
原來,沙漠中的兩棲動物進化出了獨特的機制來保持自身的水分。有一種在科羅拉多沙漠裡生活的紅點蟾蜍,能夠將水分以很稀的尿液的形式貯存起來,貯水量高達其體重的40%。如果儲存的水分用盡,它們甚至能忍受失去其體內水分的40%。而我們人失去10%的體內水分即不能生存,駱駝也只能失去體內水分的20%。當然,它們也會見縫插針地在臨時形成的水源處補充水分,算得上能屈能伸。
北美的一種鋤足蟾更為強悍,它棲息於一年到頭都沒有水源的乾旱地區,僅靠可憐的一點雨水過日子,但雨水是很難得降臨的。為了在旱季能夠生存下去,這種蟾蜍把自己深埋在地下25釐米深的砂質土壤中,且分泌黏液將自己包裹起來,以此來防止水分的散失。直到夏季夜晚的大雨降臨後,它們才從地穴中爬出來,一邊補充水分,一邊尋找食物,並趁機迅速產卵,完成繁殖使命。它們的胃口也很奇特,一夜能吃掉相當於自身體重55%的螞蟻。這些富含脂肪的螞蟻足夠維持蟾蜍一年多所需的能量,甚至能讓它們煎熬著存活兩年之久。如此既能抵抗乾渴,又能抵抗飢餓,北美鋤足蟾可真是頑強。
在南美缺水的高溫乾旱地區,有一種被民間愛好者稱為蠟白猴樹蛙的小型兩棲動物卻另闢蹊徑。它們會蹲在樹枝上,用四肢不停地摩擦著整個身體,甚至將它們的腿互相摩擦,以確保身體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漏掉。猴樹蛙當然不是熱衷於給自己做全身按摩,而是在給自己的全身塗抹一層蠟質的隔層來防止失水。原來,猴樹蛙有一個獨特的腺體,這個腺體能分泌蠟質。猴樹蛙將這種蠟質塗抹全身,等到蠟質變幹後,身體看起來就像是塑膠做成的,類似美容用的保溼面膜。採用這種防水機制,猴樹蛙能將體內水分散失的程度降低到一隻沙漠蜥蜴的水平。不過這樣也帶來一個麻煩,它們不能像其他兩棲動物一樣透過面板吸水,而是和我們人類一樣透過嘴來喝水了。
沙漠中的兩棲動物又是怎麼繁殖的呢?原來,它們是看天生娃的。一旦天上下雨,它們就會迅速把卵產在雨水形成的臨時性水塘和水窪中。而且,蝌蚪生長的速率比其他兩棲動物要快得多,由受精卵變成小青蛙的時間很短例如澳洲的儲水蛙只需要15天左右,這樣就能趕在水塘乾涸之前完成變態發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