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和捱有區別嗎

日期:2023-01-16 分類:百科達人 投稿:yuyibo

最佳答案 沒有區別。“捱”是通假字,是“挨”的另外一種寫法,忍受、遭受的意思,例如捱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忍受生和死,形容日子過得十分艱難。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

挨和捱有區別嗎

沒有區別。“捱”是通假字,是“挨”的另外一種寫法,忍受、遭受的意思,例如捱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忍受生和死,形容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

成因:

古人造出一個字,表達一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的思維卻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所以,時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一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別字,但後人都這樣效仿以後,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的,著之竹帛。由於當時背誦者只注於個讀音,而選擇性地忽略了其字形,不同的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一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

古人認為語言憑藉聲音而存在,強調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