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動中如何維持幼兒常規

日期:2024-05-27 分類:文化 投稿:zhao

最佳答案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於是我們便將需幼兒做好的部分編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針對幼兒飯前、便後洗手的情況,我給幼兒講了《小豬嘟嘟》的故事,透過故事中小豬嘟嘟飯前不洗手,吃飯後肚子痛的例子,告訴小朋友小豬是因為沒有洗手而將手上的細菌吃到了肚子裡,又將小豬嘟嘟飯前打上香皂洗手後的情況進行對比,強化孩子們飯前洗手的意識,這樣,孩子們不但聽故事時很認真,而且對於內容也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樣大家也會互相監督,飯前洗手的質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育活動中如何維持幼兒常規

1、用故事來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孩子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於是我們便將需幼兒做好的部分編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針對幼兒飯前、便後洗手的情況,我給幼兒講了《小豬嘟嘟》的故事,透過故事中小豬嘟嘟飯前不洗手,吃飯後肚子痛的例子,告訴小朋友小豬是因為沒有洗手而將手上的細菌吃到了肚子裡,又將小豬嘟嘟飯前打上香皂洗手後的情況進行對比,強化孩子們飯前洗手的意識,這樣,孩子們不但聽故事時很認真,而且對於內容也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樣大家也會互相監督,飯前洗手的質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設立小組長”職務,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可以在班裡設立小組長”的職務,請能力強的孩子來擔任,也可以全班幼兒輪流擔任,首先要分工明確,比如有的小組長負責來檢查孩子們飯後洗手、漱口的情況;有的小組長負責驗收午休後孩子們疊被子的情況,這樣的話就能調動起孩子們認真、主動的積極性,尤其是當天被選為小組長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先做好,這樣才能去檢查和提醒其他的小朋友。記得班裡每天被選為小組長的孩子,吃飯時既快速又幹淨,飯後更是自覺的洗手、漱口,然後便自豪地站在門口,來檢查其他的小朋友,聞聞小手香不香,看看漱口乾淨不乾淨,非常認真,孩子們也越來越自覺,飯後洗手漱口的情況也一直保持的很好。

3、組織全班幼兒一起參與的討論會”。有時我會利用教育活動結束後的10來分鐘組織一個小小的討論會”,有針對性的選擇一個話題,大家展開討論,我印象很深刻地是一次安全教育,我們討論的內容是《戶外活動時應該怎樣做?》孩子們都很積極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玩滑梯時應排隊,不擁擠。”不能從下往上爬滑梯。”要在老師看得見的地方玩。”不能倒著滑滑梯。”……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很多,有的方面連我都沒有想到,我對孩子們的發言進行了肯定的總結,我發現從那以後,戶外活動時都不用老師說,孩子們之間就會相互提醒這樣很危險,”剛剛吃完飯不能亂跑”等等,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4、借鑑好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名教師的教育隨筆,是與培養幼兒常規有關的:老師拿了兩個潔白的瓷盤,一個盤子裡盛上清水,另一個盤子是空的,飯後,老師請孩子們每人吐一口漱口水到空盤子裡,孩子們覺得很新鮮,飯後每個孩子都興高采烈地吐了一口漱口水,等全班的孩子吃完飯,老師便請孩子們聚到一起,觀察、比較兩個盤中的水有什麼不同,結果肯定是一個盤子裡的水很乾淨,另一個盤子裡的水很髒,有很多白乎乎的東西,還有青菜等等”。這名教師很直觀地讓孩子們知道了飯後漱口和沒有漱口之間的區別,我覺得不錯,便也效仿了此法,不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改掉了個別孩子飯後不愛漱口的習慣。

5、及時表揚、及時鼓勵。及時表揚可以提高幼兒改正錯誤的積極性,樹立幼兒的自信心。比如我班的王業金小朋友在喝課間奶時總是磨磨蹭蹭,要很長時間才能從喝水室出來,但是有一次,她是全班第一個喝完出來坐好的,於是我立刻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她,並獎勵給她一個小五星,以此鼓勵,之後她又有幾次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孩子們也以她為榜樣,她沒有讓老師失望,不但自己改掉了磨蹭的習慣,還帶動了其他幾名幼兒改正了。